8月1日至5日,第十一届全国少儿曲艺展演在江苏省张家港市圆满落幕。来自全国各地的曲艺新苗齐聚一堂,以精彩纷呈的表演展示了少儿曲艺的独特魅力。此次展演作品涵盖了相声、快板、大鼓、琴书、粤曲、莲花落等多种南北曲艺形式,小演员们用童真与才华,诠释着对传统曲艺的热爱,以饱满的热情和精湛的技艺,为观众呈现了一场场令人难忘的曲艺盛宴。
全国少儿曲艺展演自2006年创办以来,已成为我国影响力最大的少儿曲艺活动之一。如今,全国少儿曲艺正以其多样性和包容性,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在全国各类少儿艺术赛事中,少儿曲艺频频亮相。孩子们通过曲艺表达自我,传递情感,展示了他们对曲艺艺术的热爱和才华,同时也传递出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注入了新的活力。少儿曲艺的蓬勃发展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大力支持,从培训机构到中小学校,从各级文化馆到文化志愿者组织,曲艺工作者们都在为少儿曲艺的推广和教育做出努力。这种广泛的关注和支持不仅为少儿曲艺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舞台,也为孩子们创造了更多接触、学习曲艺的机会,为少儿曲艺的繁荣和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保障。
本届展演集中展示了少儿曲艺的成果,自启动以来便受到了全国广大曲艺工作者和曲艺小演员的热切关注和积极响应。华体汇app在线登录 从全国各地报送的194个节目中遴选出51个节目参加此次展演,涵盖36个曲种,参演演员共336人,其中新创原创节目38个。这些数据表明,随着少儿曲艺的发展,原创作品的数量不断增加。这些作品既保留了传统曲艺的韵味,又融入了现代元素和创新思维,从对传统文化故事和传说的全新解读,到符合新时代背景的创作;从经典故事的重新演绎,到现实生活的细腻描绘,少儿曲艺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焕发出新的生机。作品不仅在内容上紧扣时代脉搏,弘扬民族精神,还充满了孩子们的独特童趣,充分展现了少儿曲艺的卓越创新与发展。
本届展演在作品主题、表演、创作、服装等诸多方面均有许多引人瞩目的亮点,引发了我们对少儿曲艺发展的新思考。
一
展演亮点
(一)紧扣时代主题,彰显社会意义
本届少儿曲艺展演的作品主题丰富多样,紧密契合时代脉搏,宛如一幅幅生动的社会画卷。诸多节目将“双减”政策、乡村振兴、粮食安全、文旅融合等热点话题巧妙融入其中,展现出曲艺艺术对社会发展的敏锐洞察力。例如,淮河琴书《粒粒皆辛苦》向孩子们传递了珍惜粮食的重要理念,这一贴近日常生活的主题极易引发观众共鸣,让孩子们深切体会到粮食的来之不易;四川清音《种子》则从少年儿童的独特视角出发,讲述了种子实验的故事,表达了对“种子安全、粮食安全”的正确认知,进而展现出浓厚的家国情怀。这些节目不仅使孩子们在欣赏曲艺的过程中受到教育,更为社会传递了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此外,还有不少聚焦社会热点和反映乡村振兴成果的作品,让观众目睹了社会的进步与农村的崭新变化。关于文旅融合的节目则充分展示了各地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有力地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这些紧扣时代主题的节目,让少儿曲艺展演成为社会发展的有力见证者与积极宣传者。
(二)精彩表演技艺,尽展少儿风采
小演员们在舞台上的出色表现无疑是本次展演的一大亮点。他们活力四射、热情洋溢,凭借精湛的技艺和真挚的情感,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无论是相声、小品、评书、快板书等大众耳熟能详的曲种,还是湖北大鼓、绍兴莲花落、广西文场、陕北说书、河阳宝卷等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地方曲种;无论是群体表演的齐说齐唱类节目,还是个人表演的技巧展示类节目;无论是传统作品的复刻,还是新创作品的演绎,小演员们都能够准确把握曲种特点,展现出各自的风采。如在苏州评弹《蝶恋花·答李淑一》中,小演员们用婉转悠扬的唱腔,营造出了江南水乡的柔美氛围;快板书《雏凤凌空》中,康靖淇同学展示了节奏明快、动作干练的基本功;上海说唱《囫囵吞枣》中,季梦君和卢牧之的生动表演引得观众笑声不断。这些小演员们不仅在表演技巧上表现卓越,在情感表达上也同样真挚动人。他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诠释着作品,让观众深深感受到了少儿曲艺的迷人魅力和巨大潜力。他们的精彩演绎有力证明了少儿曲艺的蓬勃发展态势,更为传统曲艺的传承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鲜活力。
(三)创新节目创作,激发全新活力
本届展演的节目在创作上力求新颖独特,富有创意。许多节目在传统曲艺形式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元素,使节目更具时代感和吸引力。来自新疆的阿依谢·阿布都外力和乃菲赛·阿布都外力用地道的绍兴话表演了绍兴莲花落《种莲花》,少数民族儿童表演非少数民族地方曲艺的创新尝试,展示了曲艺促进民族大融合的独特魅力。陕西快板《愚公移山》用全新的方式重述古老寓言,为传统故事赋予了现代意义;群口快板《游“湾”记》展现了大湾区的变化和时代脉动;曲艺联唱《四季诗词对对碰》将曲艺与古典诗词有机结合,充分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这些创新节目突破传统曲艺的固有模式,给孩子们提供了更为广阔展示才华的空间,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对曲艺表演的兴趣和热情。
(四)精美服装搭配,凸显地域文化
服装方面的精心设计同样是本次展演的一大亮点。节目中的服装不仅设计精美,更充分展现了各地的地域特色,与节目主题完美契合。例如,在温州鼓词《小桥古坊忆温州》中,小演员们的服装古典优雅,展示了江南水乡的韵味;粤曲《威武生》中,小演员们的服装华丽大气,展示了粤曲的独特风格;广西文场《芋头娃娃走天下》中,小演员们的服装充满了民族特色,让人眼前一亮。这些服装宛如鲜明的文化符号,使观众在欣赏表演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不同地域的文化魅力。
二
潜在的挑战与困境
(一)表演水平参差不齐
虽然小演员们在舞台上的表现都非常出色,但仍有部分节目在表演水平上存在一些不足。有的小演员唱腔节奏混乱,时而出现音准偏差或气息不匀的情况;有的小演员表演动作不够规范,显得生硬机械,缺乏流畅性与自然感;有的小演员表情管理也有待提高,未能做到表情自然且与角色情感完美契合,缺少一些舞台感染力。
(二)创作质量良莠不齐
虽然有许多新颖独特的作品,但创作质量存在一定差异。部分作品在专业性上存在不足,被评委指出合辙押韵的问题;部分作品在主题表达上不够清晰明确,导致观众难以精准把握作品核心思想。在作品内容方面,有的作品过于单薄,缺乏应有的深度和广度,难以给观众带来丰富多元的思考和深刻的情感体验;在作品形式方面,部分作品创新力度相对不足,显得较为陈旧和模式化,难以有效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三)培训市场尚需规范
展演期间举办的“希望与未来:全国少儿曲艺发展交流”活动上,专家们纷纷表示,少儿曲艺教育目前面临学员数量不足、创作质量不高以及培训市场亟待规范等问题。大家一致认为,由于培训机构的资质参差不齐,且缺乏专业的师资力量与良好的教学条件,曲艺教学质量难以得到有效保障,这些问题不仅会对少儿曲艺教育的发展造成阻碍,也会给家长和学生带来诸多困扰,因此,少儿曲艺培训市场亟须规范。
三
措施建议
(一)强化表演培训,悉心培育曲艺幼苗
应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使小演员们能更好地掌握表演技巧,增强节奏感、音准和情感表达能力。通过举办专业的曲艺培训班和工作坊,邀请优秀的曲艺艺术家进行指导,使小演员们能够在专业的指导下,不断提高表演水平。此外,也要引导小演员要不断树立追求卓越的信念,要积极主动地学习,勤奋刻苦地练习,踊跃参加各类曲艺交流活动,持续提升自身的艺术修养和表演能力。
(二)深耕创作领域,打造少儿曲艺精品
应加强对节目创作的专业指导,特别是在题材选择、内容设计和语言表达上,确保节目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鼓励创作团队深入生活,发掘现实题材,从真实生活中汲取灵感,创作出更多富有时代气息和现实意义的作品,使节目更加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呼吁各地曲协组织策划举办各类少儿曲艺创作、表演、论坛等活动,不断加强各地创演团队的沟通交流,深入探讨了解儿童生活和内心世界,激发曲艺作者对少儿曲艺作品的创作热情,创作出更多贴近少年儿童生活和心理的优秀作品。
(三)规范培训市场,夯实少儿曲艺基础
应建立健全规范和标准,明确培训机构的资质要求和师资标准,确保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应加强对少儿曲艺培训机构的监督,定期检查其运行情况,确保其提供的教育服务符合既定标准。此外,呼吁政府和相关部门可以出台政策,支持和鼓励优秀的培训机构和师资队伍,通过财政补贴、荣誉评选等方式,提升他们的积极性和专业性。同时,鼓励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少儿曲艺的推广和教育,为少儿曲艺的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平台和支持。
(四)加大宣传推广,绽放少儿曲艺光芒
应持续在主流媒体开设专栏,对活动进行深度报道和专题节目制作,提升公众对少儿曲艺的关注度。同时,结合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创新宣传方式。例如,通过制作生动有趣的短视频和动画片段,展示少儿曲艺的魅力与趣味,将其传播到更广泛的受众群体中。此外,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开展互动活动,如在线观众弹幕点评等,增强观众的参与感和互动性。通过多层次、多渠道的宣传推广,不仅能够让更多人认识和喜爱少儿曲艺,也能够激发更多的创作和表演热情,为少儿曲艺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走过十一届的全国少儿曲艺展演,已然成为少儿曲艺发展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铭刻着少儿曲艺发展历程中的辉煌瞬间。每一届展演见证了无数孩子们的成长,也反映了他们对曲艺艺术的深情与热爱。小演员们用他们稚嫩而坚定的声音,演绎着传统曲艺的“新声”,不仅为观众带去了感动,也为少儿曲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命力。未来,期待他们继续在曲艺道路上不断探索,茁壮成长,让少儿曲艺在新时代的舞台上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作者:辽宁省文化艺术研究院副研究馆员 张天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