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十三届中国曲艺牡丹奖终评中,一个唱南阳三弦书的女演员,凭借三弦书《十字坡》的精彩演绎,过关斩将,荣获了中国曲艺牡丹奖表演奖,这是2016年以来河南省在该奖项上的最高成就,也是南阳市曲艺历史上首位获此殊荣的演员。她就是河南省南阳市说唱团的演员侯红莲。
凭一腔喜爱 结缘曲艺
侯红莲的家乡南阳社旗县是河南三大曲种之——三弦书的发源地。三弦书全称“三弦铰子书”,因伴奏乐器为三弦而得名,又称铰子书、腿板书,是形成于南阳的一种较为古老的说唱艺术。三弦书始于明,盛于清,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堪称曲艺中的活化石。聊起往年学艺的经历,侯红莲笑了笑,用清亮的嗓音娓娓道来:“我从小就特别喜欢听曲艺,尤其钟爱痴迷南阳三弦书,七八岁的时候会把纱巾绑在身上模仿着唱;十六七岁的时候,进入社旗文化馆曲艺队,跟着启蒙老师王万灵学唱三弦书表演。”提及学艺过程中难忘的事,侯红莲不禁感慨落泪,“刚进曲艺队时是冬天,我不会三弦书铰子和鼓子的道具打法,每日四五点就起床,站在最冷的风口去练,练到冻僵的手发热才肯罢休,没镜子就等太阳出来对着影子练。直到学会道具的打法,从那时开始才算接触三弦书。由于年龄小又离家太远,每逢周末放假看别人回家我就十分想家。因为家庭经济条件不好,我背着粮食去学,到那还舍不得吃,三顿饭我都吃不饱,仅有一床被子也睡不暖,一到冬天最害怕太阳落山,最害怕过周末”。说起学艺时的酸甜苦辣,侯红莲几度哽咽:“由于酷爱这一行,再苦再难我也不后悔。不过我现在很高兴,因为曲艺越来越好。”凭着对曲艺艺术的执着追求和不怕吃苦、勤奋好学的精神,侯红莲终于练就了一身扎实的功夫,熟练掌握了三弦书的演唱技巧,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表演风格,成了一名技艺精湛的优秀曲艺演员。
磨炼中成长 情定曲艺
1995年,年仅22岁的时侯红莲,初次参加南阳地区曲艺汇演,可谓小荷才露尖尖角,即显示出优秀的潜质,博得观众普遍赞扬,并有幸被国家级非遗项目“三弦书”代表性传承人、著名三弦书表演艺术家雷恩久先生发现,于是竭力推荐她到南阳市说唱团深造,在演出实践中锤炼提高演唱水平。自此,她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刻苦练艺,表演艺术有了质的飞跃。
多年来,侯红莲在南阳市说唱团学习发展。领导的关怀支持,师父的辛勤培养,加上自己的不懈努力,侯红莲在曲艺舞台上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有血有肉、可歌可泣的人物形象,也因此屡屡荣获省级及国家级奖项。侯红莲自参加工作30多年来,共获奖50余项,其中获省级以上一等奖26次,曾五届入围中国曲艺牡丹奖大赛,连续3次被中国曲艺牡丹奖表演奖提名,2023年被选为华体汇手机版官网 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如今她又喜摘中国曲艺牡丹奖表演奖。据了解,目前侯红莲已接到华体汇app在线登录 的邀请函,在今年11月中法建交60周年的时候,随团出访,赴法国访演交流,并参加举办的第十三届巴黎中国曲艺节等展演活动,侯红莲又将把南阳本土曲种国家级非遗项目三弦书带出国门,走向世界舞台。
“初见侯红莲,就觉得是棵好苗子,若加以雕琢,大有可为,所以这么多年对她要求格外严格。她也特别好学争气,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不断通过比赛磨炼提升自己,她在曲艺的道路上就没有停歇过。如今获得中国曲艺牡丹奖,圆了几代曲艺人的梦想,我特别为她开心。”提起高徒获奖,恩师雷恩久感到十分欣慰。
创新求发展 传承曲艺
“曲艺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审美价值,传承和弘扬曲艺艺术是我们曲艺人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作为一名曲艺之乡土生土长的演员,侯红莲时刻不忘自己传承发扬曲艺艺术的光荣使命,多年来在南阳曲艺这块沃土上躬耕不辍,不怕酷暑、不畏严寒,每年参加各类喜闻乐见的曲艺活动,将党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送到群众的心坎上。积极参与“送曲艺进校园”活动,为学生们分享曲艺的历史、现状以及探索过程。更为难得的是,遇到有钟情曲艺的爱好者上门求教,不分老幼,她都热情耐心地教唱、辅导表演,而且从来不求回报,数年来为百余名三弦书爱好者传授技艺,极大地提升了三弦书艺术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为普及曲艺艺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了积极有益的贡献。
面对曲艺在新时代的传承问题,侯红莲认为,守正创新是必经之路。她坚信,只有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才能赋予曲艺新的生命力。本届牡丹奖大赛参赛作品《十字坡》是三弦书的传统经典曲目,为了出新出彩,她和南阳众多曲艺工作者一起,进行了大胆创新,不仅增加了更多的武打身段,还大胆引入了鼓乐伴奏乐器,借鉴电视剧《水浒传》的配乐,增强了作品的演出效果。她广泛吸收其他姊妹艺术的精华,结合当下观众的兴趣,融入了舞蹈、灯光、服装、音乐等多种艺术元素,在曲艺表现形式、主题立意和视觉呈现上狠下功夫,让古老的曲艺艺术更富时代特质,同时积极利用新媒体平台传播曲艺,以唤起更多年轻人对曲艺的关注和热爱。由她领衔主演、南阳市说唱团创作的大型曲艺剧《张仲景》就是很好的一个例子。该剧立足南阳地方曲种,多种曲艺形式融合,其中有大调曲子、板头曲、河南坠子、三弦书、西坪民歌等5个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和新野槐书、桐柏渔鼓、淅川锣鼓曲、南阳鼓儿哼等省级非遗保护项目。
“南阳是中国曲艺之乡,素有‘书山曲海’之美誉。南阳悠久的曲艺历史和浓厚的曲艺创作演唱氛围,造就了一大批曲艺精英人才,侯红莲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是南阳曲坛几十年一遇的优秀曲艺演员。她的表演风格独特,气场强大,唱腔高亢明亮,吐字清晰,富有感染力,塑造人物活灵活现,在舞台上挥洒自如,一人千面,一人能唱一台戏,是一位观众喜爱,专家认可的不可多得的曲艺表演艺术家。”南阳市曲协主席文华对侯红莲如是评价。
荣誉面前,侯红莲激动地说:“没得中国曲艺牡丹奖,得奖是梦想;得了中国曲艺牡丹奖,重任担肩上。能够摘得中国曲艺专业最高奖牡丹奖表演奖,是我这辈子从事曲艺表演艺术的最高梦想,但是更大的心愿还是能够将曲艺这门艺术传承下去,永远为时代放歌,为人民演唱。山高人为峰,艺高学为峰,我将珍惜荣誉,不辱使命,戒骄戒躁,砥砺前行,让南阳三弦书和河南曲艺唱响中国,走向世界,让中华文化艺术宝库里这颗明珠绽放出更加璀璨夺目的光彩。”
作者:文华 钱鑫 王宛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