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由中国文联、华体汇app在线登录 主办的第十二届全国相声小品优秀节目展演之漫才与脱口秀专场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大剧院举办,这是脱口秀与漫才在此展演中的首次亮相。本场演出汇集了大山、李丁、闫佳宝等曲艺演员,良言、万达、梆梆、张娜娜、博博、江梓浩等脱口秀演员及荒岛人气王组合、对儿六组合等漫才组合同台献艺,为我们展现了喜剧性表演艺术的多样性与丰富性,受到了广大观众和业界的一致好评。
首先,就脱口秀而言,其能够在我国迅速传播发展,是时代的进步、文艺的大繁荣、人民娱乐方式的愈加多元化为其创造了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脱口秀起源于欧美是为毋庸置疑,但脱口秀的中国化却绝非对欧美单口喜剧原封不动地照搬,脱口秀中体现出来的主题形态、语言技巧和审美追求等文化基因早在中国古代的“俳优讽谏”“民间笑话”中就有所体现。可以说这种运用口头语言喜剧性的叙述方式在中华大地孕育了千年,与其说我国的脱口秀是在欧美的脱口秀基础上形成的,不如说是我国现有的喜剧性叙述传统与脱口秀表演形式的有机结合。从目前我国的脱口秀呈现出的特征来看,其构成要素、表演形式、审美旨归等方面与曲艺中的谐谑类曲艺曲种尤其是相声艺术不谋而合,是以脱口秀在我国得以迅速发展,离不开包括曲艺艺术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千百年来对中国人民审美取向、精神气质的滋养。当然,除了良好的外部条件,从此次专场演出中能够感受到脱口秀自身的优长。
一、脱口秀贴近生活,对生活有深刻的洞察。脱口秀的内容总是根植于创演者的个人经历及时下热点的社会现象,惯于将生活中的缺憾巧妙地转化为幽默的文字,通过调侃人生中的不完美构建一种集体心理,极度地贴近人们的现实生活,引起广大观众的共鸣。如此次演出中良言的脱口秀《服务大厅》从一个普通政务大厅服务人员的视角展现了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老百姓的真实生活状态,尤其是对爱占便宜的大爷大妈、什么都要别人帮忙的“伸手党”等人物的模仿表演都引发了观众的共情。又如江梓浩的《梓浩“说”》中调侃了许多生活中细枝末节的小事,特别在讲述他出国旅行却不善英语的窘迫经历时,使许多观众感同身受。社会生活和人生经历就是脱口秀创作最直接、最纯粹的源泉,它以讽刺风趣的语言针砭时弊,使观众在爆笑中思考生活,反观自身。
二、脱口秀情感真挚,思想深刻。脱口秀演员往往带有鲜明的个人风格及特点,从某种程度来说或许受到外形和表演方式不受限的影响,但这并不是增强演员记忆点的决定性因素,其关键在于脱口秀创演一体的特性,每个脱口秀演员的文本创作都是源于或者说改编于自己真实的人生经历,不违背自身的价值体系,以第一人称讲述其独属的思想与情感,这使其表演格外的真挚,使人信服,从而能够最大程度地触动观众。如此次展演中张娜娜的脱口秀《无名之辈》幽默地讲述了她事业的发展和名字的由来,使观众在笑声中又不免感到些许心酸,从其表达的内容中能够体会到她对于女性的性别角色和社会期望的深刻思考;又如博博的《开车去旅行》中提到他由于转校而引起的一系列围绕他颜值产生的流言蜚语,从而引发人们对人云亦云的社会现象的反思。可以肯定地说,一个优秀的脱口秀作品其舞台审美的终极目的绝不仅仅是逗人发笑,而是一种富有思想文化含量的艺术性智慧创造。作为影响社会与大众的精神产品,除了供人娱乐与消遣外,还应该具有劝人向善、启人心智、警人自省、引人向上的教化作用和关怀世道人心、塑造健全人格的综合作用。
三、脱口秀重文本质量,轻表演炫技。脱口秀是采用口头语言叙述,进行喜剧性审美创造的表演形式,与相声兼具“说学逗唱”的高艺术性、高专业性相比,其门槛显然要低得多,脱口秀可以不包含任何虚拟表演而采用纯粹的第一人称叙述,甚至其语言的快慢疾迟、抑扬顿挫、吐字发声亦没有所谓的标准和规范,因此有人会产生疑问,如此多的“槽点”,如此低的门槛,缘何脱口秀发展得越来越好?是观众的要求变低了吗?恰恰相反,正是因观众的水平提高了,不只满足于单纯笑料的创造和技巧的展示,才造就了相对“低专业性”的脱口秀演员高质量的文本创作能力,脱口秀的所有不足和短板都需在文本中得到补足。当然,并不是说脱口秀不需要表演或者不应该表演,此次展演中万达的《东西南北话幽默》就将各地方言模仿得细致入微,形象地展现了北京、天津、四川、东北等地人民独特的幽默诙谐,同时也能深刻地感受到他在语言摹拟上的锤炼与打磨。由此可见,脱口秀演员需要表演,尤其需要“说功”能力的培养,优秀的节目都是兼具内涵与技巧的,任何技术的展示都要以扎实的内容为前提,缺乏情感力量和思想含量的艺术作品只能被看作是娱乐,艺术创作要永远以内容的艺术表达为审美旨归。
其次,论及漫才,此次专场演出包含《颈椎病》《学日语》《婆媳“料理”》《游戏》四个漫才节目,均表现得可圈可点,获得不错的反响。就目前我国的演出现状来看,大到全国性脱口秀赛事,小到线下俱乐部演出,漫才总是与脱口秀出现在同一舞台上,是以会导致观众产生“漫才亦属于脱口秀”的误解,漫才实则起源于日本,是日本本土的曲艺形式,一般由两人表演,分别负责吐槽和装傻,以极快的语速和夸张的表演通过一系列的误会或错误制造笑料,其在表现形态、审美追求等方面与中国的对口相声高度相似,这也是为什么此次演出中李丁、闫佳宝等相声演员与漫才演员搭档表演漫才节目却并不使人感到违和,是以笔者认为与脱口秀相比,漫才与对口相声的关系更近,进一步说,漫才以日本话表演才能称为漫才,而目前以包括各地方言的汉语言进行叙述表演的“漫才”在不久的将来很有可能发展成为相声艺术中对口相声的新兴表演方式,因此将其视作是在对口相声的艺术形式基础上对日本漫才语言节奏、题材内容等方面的借鉴更为稳妥,可以说,此次的专场演出是我国的传统曲艺艺术形式与国外曲艺曲种的双向奔赴。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开放包容始终是文明发展的活力来源,也是文化自信的显著标志。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任何传统艺术要想发展都不能故步自封,抱残守缺,曲艺亦不例外。脱口秀、漫才等表演形式虽源自国外,但其表现形式和审美追求与我国的相声艺术可谓殊途同归,如陈印泉、金岩、李丁等曲艺演员均已投身到脱口秀、漫才等新艺术的创演之中,这些新形式或许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既需实践的检验,也需学理的厘清,但值得肯定的是,在为曲艺艺术探寻更多发展的可能上,华体汇app在线登录 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脱口秀、漫才等首次纳入展演,促进了传统艺术和新兴艺术样式的交流互鉴、互融互通,有力地推动了曲艺艺术在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作者:王笑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