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年末,都是各行各业盘点收获、汇报成果的重要节点,也是文艺界好戏连台的演出季和观众体验、享受“京彩”的好时候。在众多的演出中,不能不提由中国文联、华体汇app在线登录 主办的两项延续多年的品牌展演——一是稍早进行的“艺苑撷英——全国优秀青年曲艺人才展演”,二是上周刚刚落下帷幕的“全国相声小品优秀节目展演”。在我的观演经验和理解中,前者重在提携新人,是以人才带节目;而后者是推荐佳作,可谓以作品显精神。异中有同的是它们对于“笑果”的追求,而这也在台下老少观众的热烈掌声里得到了肯定。
今年得活动举办方邀请,有幸跟大学同学观看了展演。正如各路媒体报道的那样,此次展演“主题鲜明、题材广泛,内容丰富、风格各异”“原创新节目占比80%,集中展现了当下语言类曲艺节目的整体水平和良好态势,为首都观众在严寒冬日带来轻松愉快的文化享受”。就我个人而言,感触最深的是两个字——“增”与“真”,以及它俩关联、交织而编成的一条线。
所谓“增”,就是真的增加了一些新东西。首先,是为“漫才”“脱口秀”这两种近年来在电视荧幕上火热的艺术样式开设了专场,让观众在线下大剧院体验了一把集体欢笑。这次全新的尝试显示出了华体汇app在线登录 与时俱进的迈步。这种进步与其说是在体制层面肯定和吸纳了新的艺术形式,不如说是肯定了代际之间感受方式与审美形式的变化,即内容层面的向下“接地气”,着重于类型意义上的个人经验,以及情绪、感受层面的向上“爆破”,所谓更快、更高、更强的“笑果”。这一上下之间的垂直向度,可能才是明显由这第二场“漫才、脱口秀”专场所透露,但其实或明或暗地贯穿了展演始终的一条线索。可惜的是,这一场未能现场感受,有一点遗憾,但幸运的是,有机会看到了演出的台本,从而以一种默读的方式想象“笑果”的“爆破”,亦是一种新奇的体验。
其次,相较于普通观众对于新样式首次进入大剧场的敏感和兴奋,第一场的“相声小品创演提升计划”就显得陌生了许多。毕竟,这一计划主要针对曲艺从业者,在上半年提出,经辗转多地研讨、选拔,而后以专场演出方式呈现。这是一种自上而下工作机制的新变化,正如报道所言,“是华体汇app在线登录 发挥组织优势和专业优势,积极探索组织化创作机制,进一步团结凝聚曲艺创作力量,推出更好更多曲艺精品的关键一招。”而《相声小品创演提升计划作品征集启事》的诸要求之一就是年度新创。因此,今年展演涌现出这么多新节目也就不足为奇了。
从实际的“笑果”检验来看,该计划确实名副其实地体现出了向上的“提升”。比如金霏和陈曦的相声《甲方乙方》,似乎在题名上就有意致敬、延续1997年上映并大获成功以至开创“贺岁片”类型的电影《甲方乙方》,并在作品结构上继续“做游戏”——当然主要是文字游戏——又显示出当下电视荧幕上火热的素描喜剧(Sketch)“游戏点”的有效融入。这个本子很好地借鉴了既有艺术资源,给逗哏与捧哏的传统角色关系以货币的形式,是谓以物讽人;又具体针对当下电脑、手机等应用上所谓滑动即同意,但事实上压根就没有读,更不用说细读的诸多协议,有效地唤起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经验,亦是以物讽人。虽然没有宏大的叙事,也没有硬上的价值,但“异化”的问题和经验很好地统领了本子,并赋予其一个垂直的向度——既有高度,亦有深度,因而给观众以现实感、真实感。本子做得扎实的同时,演员表演又很卖力,收获观众阵阵掌声就在情理之中了。
另一处很好地体现了本年度展演新增之垂直向度的,可能是第一场与第三场中有关神话的巧合。无论是《神话人物就业指南》还是《神话》,都在上古与当下、天上与地下的时间、空间维度上勾勒垂直线索。一方面显示出传统优秀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另一方面又突出时代的发展和成就。这时,观众再听到新闻里常见的祝融号、月兔车等,就不会感觉到作品有意拔高的生硬,因为知其所以然的神话语境的铺垫,让浪漫的想象包裹,也柔化了价值内核,反而有助于一种民族自豪感的生成。在这一点上,本次展演倒也非常切题了演出的舞台——民族宫大剧院。
增加的垂直向度带来了“真”,也确保了“真”,让观众切实感受到了现实问题,也被艺术家的真情、真诚所打动。
无论是《巴蜀逍遥游》《成年的崩溃》还是《相逢是“元”》,演员带领我们周游全国,在各省市小剧场间领略不同风采的同时,也展现了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普通人的生活在哪里,这在有着明确文体分用的古典原则的世界和语境里,是个有关何为“现实”的重要问题,因为这些人找不到一个恰当的文体获得再现。对于我们今天而言,重提普通人的生活在哪里这个问题仍然是必要的。这同样是因为很多打着现实主义旗号的影视剧所塑造的普通人,其实一点儿也不普通。尽管曲艺可能并不专注于塑造某一固定角色,而往往在多个角色之间进进出出,但其扎根的土壤、传统、表现方式,反倒使普通人及其生活成为曲艺予以再现的题中应有之义。在上述几个作品中,一种具有社会意义的个人经验扑面而来,鲜活,有烟火气。尽管达成艺术中的典型并不容易,但经过提炼与加工的类型意义上的普遍性还是有可能达成的。而这个意义上的普遍性,也一定程度上触及了现实,触及了“真”。
第三场散场后,同行的朋友说高晓攀更成熟了,也更真诚了。确实,在“全国曲艺小剧场”的巡游中,北京是主场,而代表北京出场的他又岂有不更加卖力使活儿的道理呢?这仍然是一种类似的垂直关系中的“真”,只不过更转向了真诚,所谓以情动人。曲艺小品《不了情》正是以此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个作品的故事并不复杂,单靠东北二人转演员所遭遇的现实困境与艺术坚持这个立意,可能也会打动一些人,但恐怕不如极具地方特色的唱腔,以及妆造舞美所能把观众带回东北快乐老家,成为片刻精神东北人的那种生动效果。再加上节目末尾,台上演员往台下抛送手绢,一时间前排观众纷纷起身争接好运。这种互动与快乐也成为后排观众眼中的一道风景。对于来自东北的同行朋友而言,这个节目确实勾起了她的童年记忆,对此盛赞不已。
记忆的复苏不仅有现实的,也有文本的,或者说二者的混合。当李金斗、石富宽两位七十多高龄的艺术家最后登场时,全场爆发了热烈的掌声。于我个人而言,有儿时荧幕上关于演员的记忆,有上大学读样板戏的记忆,现实记忆与文本的记忆在混合,现实的真与文本的真也在混合。最后这盏“红灯”既说明了我们的来路,也照亮了我们未来的征途。
每一年年末的演出,都是这般有新人新秀,有佳作砥柱中流,还有老艺术家的驻场掠阵。传承有序,惊喜不断。岁月在增,艺术求真,而境界愈臻。
作者: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吴可